我蹲在老宅阁楼的霉味里,手机屏幕在灰尘中划出一道冷光,数藏圈App突然弹出的推送,让那只布满蛛网的樟木箱剧烈晃动起来——至少在我的AR眼镜里是这样。
"您关注的'江南旧物'上新:民国雕花木箱(带机关),编号CN-1937..."机械女声在耳边响起时,我正用袖子擦拭箱盖上的铜锁。眼镜扫描出的全息投影里,虚拟木箱与我面前这个实物的纹路完美重合,连左下角那道月牙形划痕都分毫不差。
三天前我还觉得数藏圈是年轻人玩的把戏。若不是整理爷爷遗物时翻出那张泛黄的《申报》,我永远不会下载这个App。报纸边角有行褪色批注:"沪上名医林氏重金求购紫檀木箱",落款日期正是1937年秋。
"试试这个。"表弟把手机怼到我面前,"数藏圈有个'老物寻踪'功能,扫实物能匹配数字藏品。"
我嗤笑着对准樟木箱扫描,却在匹配成功的瞬间寒毛倒竖。藏品详情页标注着:"原主人林景云,1937年携此箱离沪,箱内或有..."
AR画面在此处突然卡顿,像被谁生生掐断了线索。
深夜的老宅像个沉默的证人。我蜷在八仙椅上刷数藏圈,发现那个神秘藏品的评论区炸了:
【求破解后续!】
【打赏2000元求线索】
【我太爷爷的日记提到过这个箱子!】
最诡异的评论来自用户"守夜人0723":「机关解法:子时三刻,兑位三转,震位七响。」配图是张泛黄的信笺,字迹竟与爷爷的病历本如出一辙。
当座钟敲响十一点整,我鬼使神差地摸向铜锁。指尖触到"兑"字纹路时,AR眼镜突然激活扫描模式,虚拟罗盘在铜锁上幽幽发亮。
第三转时,箱内传来机括轻响。陈年檀香混着硝烟味扑面而来,躺在箱底的除了发黄的地契,还有把锈迹斑斑的铜钥匙。数藏圈推送适时震动:
"恭喜解锁隐藏剧情!您已触发'林氏秘辛'系列任务(1/7)"
全息投影在钥匙上方展开,1937年的上海地图浮现,红点标注着某栋法租界洋房。评论区瞬间涌入上百条消息:
【大佬求直播!】
【坐标外滩源18号!】
【这钥匙在数藏圈拍卖行挂过,三天前突然下架】
我摩挲着钥匙齿痕,突然发现凹槽里嵌着片微型胶卷。当手机镜头对准它时,数藏圈App自动跳转到私密相册——爷爷穿着长衫站在洋房前的全息影像,正在雨中回头微笑。
现在我和表弟蹲在外滩源的梧桐树影里。AR眼镜里的洋房完好如初,现实中的废墟却爬满爬山虎。当数藏圈提示"匹配度99.9%"时,我握钥匙的手心已经沁出冷汗。
地下室铁门打开的刹那,数藏圈突然黑屏。手电筒光束里,十二口同样的樟木箱在尘雾中静默,箱盖上的弹孔组成某种残缺的图腾。最末端的箱体突然发出蜂鸣——我手机恢复了信号,数藏圈弹出爷爷的虚拟信笺:
"见字如晤。当你走到这里,说明林家后人终于等到钥匙真正的主人。这些箱子装的不是金银,是1937年上海沦陷前,四十七位仁心医师的毕生医案。"
全息投影在斑驳砖墙上铺开,泛黄的病历穿越时空浮动。数藏圈"叮"的一声:"'林氏秘辛'系列数字藏品已自动授权公立图书馆,感谢您为历史补全拼图。"
表弟突然拽我衣袖:"快看拍卖行!"那个曾标价百万的"民国医案"数字藏品,此刻正被爷爷的虚拟印章盖下"永久公益"的水印。评论区沸腾了:
【这才是数藏圈该有的样子!】
【建议开发史料共建功能】
【已联系抗战纪念馆,求合作数字化】
晨光穿透地下室气窗时,我拍下十二口木箱的照片。上传数藏圈那刻,特别关注列表里,"守夜人0723"的头像悄然灰暗——他的最后动态停留在1937年的雨夜,那行小字在晨光中微微发亮:
"医者留典,以待后世仁心。"
2lb3gd